2023年全国科普日活动于9月17日至23日在全国各地集中开展,主题为“提升全民科学素质,助力科技自立自强”。
本次科普活动我们为大家准备了五个主题内容:
了解人体奥秘,掌握海姆立克急救方法
了解心脏奥秘,掌握心肺复苏急救方法
人体奥秘小讲堂——我们身上的206块骨头
消化系统大揭秘
带你打开微观世界的大门——显微镜
海姆立克急救方法
急性呼吸道异物堵塞在生活中并不少见,由于气道堵塞后患者无法进行呼吸,故可能致人因缺氧而意外死亡。海姆立克腹部冲击法拯救了无数患者,被人们称为“生命的拥抱”。站在或者跪在患者身后,将双手环绕在患者腰部,一手握拳,将握拳的拇指紧抵患者腹部,位于脐下和胸骨下的腹中线上,另一只手握住握拳的手,向上快速冲击患者腹部,反复快速冲击,直到把异物从气道内排出。
心肺复苏急救方法
心搏骤停一旦发生,如得不到即刻及时地抢救复苏,4~6min后会造成患者脑和其他人体重要器官组织的不可逆的损害。心肺复苏术,简称CPR,是针对骤停的心脏和呼吸采取的救命技术,是为了恢复患者自主呼吸和自主循环。把两个手臂伸直,手肘不要弯曲,双手紧扣,掌根相叠,手臂会像一个“深V领”,按压时,掌根放在胸骨下半段正常成年男性是两个乳头的连线中点的位置,不要单靠手臂的力量去做心肺复苏,保持手臂伸直,手指翘起不要贴紧胸部,用上身的重量垂直下压。掌握急救技巧,可以增强广大群众面对各类突发事件的自救互救能力,大程度保护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安全。
我们的206块骨骼
人体共有206块骨头,它们相互连接构成人体的骨架骨骼。骨骼是组成脊椎动物骨骼内骨骼的坚硬器官,功能是运动、支持和保护身体。那这么多块骨头究竟都长在哪里呢?今天,就带大家好好数数咱身上的这些骨头。头骨分为颅骨、躯干骨和四肢骨3个大部分,其中,颅骨有29块,相互交错,嵌合在一起,连成一整块;躯干骨由51块骨头组成,主要是脊柱和肋骨,它们的表面坚硬,内部疏松,这样在它们遭受到外界冲击时,可以缓冲外力打击;四肢骨共有126块,人体中一些需要承担很大重量的骨头,比如大腿骨,则都是空心的管状骨,因为空心的管柱比实心的更不易弯曲折断。
消化系统大揭秘
人体的系统一共有9大系统,即:循环系统、消化系统、内分泌系统、神经系统、运动系统、泌尿系统、生殖系统、感官系统、呼吸系统。其中消化系统是我们对食物进行消化吸收的系统。消化系统是一个非常庞大的系统,它的每一环节都非常重要,都影响着我们的身体健康。
口腔是消化道和呼吸系统的入口,其内覆盖有黏膜层,位于两颊、舌下和颌下的唾液腺的腺管都开口于此,舌位于口腔底部,其功能是感觉食物的味道和搅拌食物,口腔后下是咽部。
食管连接着咽部和胃食物在食管的推进不是靠重力而是靠肌肉有节律地收缩和松弛,称为蠕动胃是储存食物的器官可有节律地收缩,并使食物与酶混合胃运送食物到一段小肠即十二指肠。针对食物消化吸收,肝脏发挥的功能也是非常多的,基本上经过小肠之后,所有的营养物质就都被吸收了,接着食物就进入到大肠,形成了粪便,了解人体消化系统的奥秘,才有效的保护好自己的身体。
打开微观世界的大门—显微镜
显微镜是人类伟大的发明之一,显微镜把一个全新的世界展现在人类的视野里,人们看到了数以百计的“新的”微小动物和植物,以及从人体到植物纤维等各种东西的内部构造。显微镜主要由目镜、物镜、载物台和反光镜组成。关键组成部分是光学部分,而光学部分的组成部分是目镜和物镜,都是凸透镜,焦距不同。目镜相当于普通的放大镜,该实像又通过目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经显微镜到人眼的物体都成倒立放大的虚像。反光镜用来反射,照亮被观察的物体。光学显微镜组成部分其次还有照明部分和机械部分。透过显微镜,让我们探索了神秘的微观世界。
通过本次科普日活动让大家了解了心肺复苏急救法、海姆立克急救法,掌握正确的急救技巧,提高自救互救能力;了解人体的奥秘和骨骼的千姿百态,以及显微镜的相关知识,领略微观世界的精彩,大大提升了科学素养。
组织开展全国科普日活动标识、主题活动,在全社会进一步营造"人人都是科普之人、处处都是科普之所"的良好氛围,激发全体公民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热情,为中国科普活动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不竭源泉和动力。